内文提要: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再掀网购狂潮,仅阿里巴巴一家交易额就达571亿元。同时,各家加大力度打击盗版假货,但双11商标抢注事件凸显电商仍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布局 刚刚过去的 描述 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再掀网购狂潮,仅阿里巴巴一家交易额就达571亿元。同时,各家加大力度打击盗版假货,但双11商标抢注事件凸显电商仍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布局 刚刚过去的
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再掀网购狂潮,仅阿里巴巴一家交易额就达571亿元。同时,各家加大力度打击盗版假货,但“双11”商标抢注事件凸显电商仍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布局——
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狂欢节,再次凸显了电子商务对挖掘消费潜力的巨大作用:阿里巴巴、京东、当当、苏宁、国美、唯品会、美丽说等国内电商全面参与,促销商品从图书音像、家电、服装、鞋帽,到食品、玩具、珠宝等等应有尽有。仅“双11”当天,淘宝天猫交易额就达到了571亿元,比去年增长63%;京东销售额达8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苏宁、国美、唯品会等业绩也都远超去年。
不仅如此,今年“双11”还将战场扩展至海外。据统计,在阿里巴巴的订单中,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件海外商品参与销售,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达成交易。这个由淘宝发起打造的网络购物节,大有席卷全球之势。
当然,“双11”购物狂欢中,假货、盗版问题不容忽视。今年是京东与阿里巴巴上市后的第一个“双11”,各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全面发力,加大打击力度,他们的努力也获得业界的认可。在11月15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版权年会上,阿里巴巴(中国)总裁金建杭获得“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者”奖,京东获得“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奖。在11月18日举行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双11”这类促销活动必须要依法依规,并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11”活动基本符合这些要求。
虽然网购中的侵权盗版问题整体上有所好转,但在电商平台上,特别是开放式平台上,各种盗版、假货商品还大量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仍是各大电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今年“双11”前夕发生的“双11”商标之争,更是凸显各家电商在知识产权布局方面仍有待加强。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盗版、假货不是网购出现后才有的,网络上的盗版、假货不过是线下盗版、假货在线上的反映。”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特约研究员张延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电商的问题还要用电商的方式来解决,应鼓励电商从业者制定各种创新性的措施打击盗版商品与假货,例如平台的信用评价、关店扣分等都是很有效的措施。
11月1日,京东就启动了“双11”大促销,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京东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活动启动仅两天,京东图书共送出优惠券20多万张,订单金额较日常增长了2.5倍。“双11”当日,京东图书音像销售金额与上年相比增长1.8倍。
“京东一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自营产品上线4年,没有发现过一起盗版图书销售事件。”京东上述负责人表示。对于开放平台,京东也制定了严格的预警和审核机制,从源头制止了盗版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京东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一经发现必须严惩,并与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等紧密合作排查侵权盗版行为。
早在2009年,淘宝就宣布拿出1亿元“打假”,向消费者承诺先行赔付。“阿里巴巴打击盗版侵权预算无上限。”在此届版权年会上,金建杭介绍,目前,阿里巴巴已建立了一套包含用户信息认证体系、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惩恶体系在内的阿里网络诚信体系,以及线上维权和投诉的平台等。从明年1月1日开始,阿里巴巴还会实行“三振出局”的规则,即如果某个卖家同一种产品被举报3次,就会被冻结账号。他还介绍,阿里巴巴已与全球3.6万个权利人建立互动联系,并配合国内行政执法部门积极开展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严厉打击,去年共处理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77起,涉案价值超过3.6亿元。
“阿里巴巴成立已有15年,也是我们与盗版、假货斗智斗勇的15年。我们还会继续斗争下去。”金建杭表示。
对于目前各大电商采取的保护模式,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认可,同时表示,销售假冒、盗版商品多是平台入驻商家所为,需要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真实身份进行严格核验。他建议,为有效打击不法行为,可引入第三方商家身份核验机构,并对核验结果承担责任。同时,对于入驻商家的商品监管要进行动态监测,允许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尤其是品牌商家建立品牌保证金或正品保证金机制。另外,他建议可以探索电商售假检测费用商家承担机制,以鼓励消费者主动打假,与政府监管形成良性互动。
加强知识产权布局
“双11”前夕,阿里巴巴有关注册“双11”商标的《通告函》在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其他电商的反对。有观点认为,阿里巴巴此举涉嫌商业垄断,也有观点则认为这是阿里的商标防御措施。从这场风波中,不难看出商标注册与合法使用等知识产权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国内许多电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布局的重要性,或刚刚起步规划。
“在国外,电商的知识产权意识是超乎我们想象的,电商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张延来表示,国内电商在市场竞争中应加大知识产权布局,首先应当深入分析自己所在的行业特点,是技术驱动型,还是品牌驱动型,进而在品牌、技术、版权各个角度有主次地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检。其次应当通过专业机构检索分析对手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创新和调整。
“‘双11’商标之争,给电商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谓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李俊慧表示,电商平台在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或保护时,除加强商标、字号、专利和版权等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外,还应注意加强域名注册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权益保护。他介绍,在域名注册保护领域,以雅虎、微软为例,他们除将自身的公司名、创始人名、商品名、服务名及商标等正面的品牌标识纳入域名注册保护,同时还将“负面评价词+品牌名”主动纳入域名注册保护。前者旨在加强自身品牌的网络权益保护,后者则在于防范恶意竞争对手或消费者对商家进行诋毁或攻击,以保持竞争优势。
行业新动态
“双11”四大亮点
今年的“双11”在创销售额新高的同时,在交易形式、参与范围上都有新突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孙璐倩将其总结为四大亮点:
1.移动化
天猫“双11”无线端成交额243.3亿,占比42.6%;京东“双11”大促销移动端占比超40%。移动端销售额占比加重,移动化特点突出,是今年“双11”的一大亮点,电商火拼主战场已逐渐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未来电商行业将在移动端布局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
2.全球化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今年“双11”更是首次明确提出“全球化”方向。天猫大促有220多个国家地区的3万多件海外商品参与销售,亚马逊中国携手30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开展活动,全球化为“双11”增添了新卖点。
3.全面参与
今年“双11”,阿里除了天猫主场外,手淘、微博、UC、优酷、高德地图、淘点点、去啊等与本地生活相关的业务也参与其中,借助电商平台、菜鸟物流、云计算、大数据等全系参战,整体成交数据占尽优势。
4.物流革新
今年物流快递也呈现了多个特点:电商物流回归理性,攻克“即快又准”;大数据驱动的物流更注重精准投递;三四线城市、县域市场将成为订单和物流爆点;跨境物流成为趋势等。